2022年11月14日,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研討會在華佑集團會議室順利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關于校企共建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的相關規劃。
參加研討會的有: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藥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王四旺教授,西北大學中藥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分會常務理事趙新鋒教授,西安市衛健委原副主任、國家衛健委婦幼健康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秘書長李新芳,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會長、麻省理工生物學博士薛宏,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文獻信息所臨床文獻研究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三五重點學科中醫史學科負責人、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黨組書記丁輝,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副秘書長李牧秦,西安市政協常委、西安市工商聯副會長、華佑集團董事長張琳,以及華佑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由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秘書長李新芳主持,李新芳強調,共建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是以促進中醫藥及生物技術成果培育和轉化為目標,培育重點實驗室及“協同創新基地”。共建基地依托西北大學中藥學一級學科,面向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的產業項目研發需求,立足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中藥學、生物學和醫學學科科教研協同發展優勢以及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臨床和產業全鏈條發展優勢,結合國家和省市“一帶一路”建設及中醫藥、生物醫藥發展規劃的迫切需求,補短板、強弱項,促進創新成果產業轉化,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應用型研究方向,實現可持續、高水平發展。
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副秘書長李牧秦介紹了參會的各位嘉賓,并對大家前期籌備工作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隨后,華佑集團醫林公司總經理張藝耀向與會人員介紹了集團發展歷程,業務板塊及未來規劃。
在研討會上,趙新鋒教授對目前實驗室情況和研發中藥靶向治療藥物做了詳細的講解,并表示,西北大學中藥學系創建于1999年,其歷史可追溯至1980年的藥用植物專業,2008年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特色專業。作為植根于綜合性大學的應用型專業,中藥學專業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主要致力于培養熱愛中醫藥事業,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素質的中藥學高級人才。中藥學是世界理解中國的一種方式,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傳承和創新兩個方面。首先在傳承方面,我們開展經典名方或大品種、名老中醫和民間醫藥的組方經驗和配伍理論研究。在創新方面,我們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安全性保障、綜合利用和中藥綠色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充分整合運用多學科現代技術,創新中醫藥認知創新方法學,突破中藥復雜體系解析關鍵技術,開展復方配伍理論和優化技術研究,藥效物質和活性成分篩選研究、藥效物質量—時—毒—效關系研究,形成中藥創新藥物研發核心技術。
王四旺教授針對目前藥物研發技術和政策進行介紹講解,并對共建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充滿信心。他表示,通過對華佑集團的產業布局了解,我們今后要利用好臨床資源,充分發揮基地優勢,根據國家需要,不斷完善和制備高質量的院內制劑,并開展中西藥臨床聯合治療通過靶向技術減少西藥毒性作用。設立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是開展科研精準服務的新舉措,也是開展中醫藥生物科技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學校將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彌補企業科技短板,以中醫藥生物科技為基礎,開展更多的前瞻性、實用性研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機制,努力打造中醫藥協同創新典范。
陜西省中醫藥生物科技研究會黨組書記丁輝在會上就中醫藥的發展歷程做了簡要介紹,并表示,中醫治病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就是重視人的整體和局部疾病的個人化辨證治療。治未病思想遵循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的指導’,可以出現‘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這種以人為本和辨證論治的特點與現代生物技術的“精準醫學”在醫療目的上是相同相融的。通過此次共建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可以提升高校研究水平,助力企業快速發展,以更加科學精準的技術發揮中醫藥優勢,把中醫藥文化提升到更高水平。
華佑集團董事長張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大眾的健康觀念。隨著疫情的持續,新的健康觀念必將帶來新的健康服務需求。中醫藥在健康養生、防治未病、診療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再次凸顯。如何進行中醫藥創新,如何發揮中醫在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未來一定是依靠中醫藥生物科技,華佑集團自成立一直致力于推進中醫藥生物制劑、中醫藥科技創新項目的相關工作。西北大學擁有良好的人才團隊與中醫藥生物科技實驗室,華佑集團擁有中醫醫院、中草藥種植基地等產業資源,是優勢充分互補的一次合作。在西北大學中醫藥生物科技協同創新基地運行后,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基地制度,通過制度建設發揮各方價值,并設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做好協同創新,打造優質項目,相信未來基地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